阴阳学说

cooolr 于 2023-08-10 发布

从太极八卦图看阴阳规则

tj.jpg

阴阳对立

阴阳消长

阴阳转化

阴阳平衡

阴阳交感

阴阳互藏

阴阳互根

阴阳自和

Snipaste_2023-08-10_17-06-08.png

阴阳偏盛(泄其有余)

阳偏盛(用寒凉药,伤阴则养阴)

阳盛则热,实热症,病程短

症状: 阳盛:发热(高热) 恶热 面红 舌红 苔黄 脉数 伤阴:口干 小便黄短 大便干

阴偏盛(用温热药,伤阳则温阳)

阴盛则寒,实寒症,病程短

症状: 阴盛:恶寒/畏寒 局部冷感 面色白 舌淡 苔白(厚薄判断的是邪气的多寡) 脉迟 伤阳:分泌物、排泄物清稀

阴阳偏衰(补其不足)

阳偏衰(补阳略加补阴)

阳虚则寒,虚寒症,病程长

症状: 畏寒 局部冷感 面色白 舌淡 苔白(厚薄判断的是邪气的多寡) 脉迟(无力) 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

阴偏衰(滋阴略加补阳)

阴虚则热,虚热症,病程长

症状: 低热 五心烦热(手心、脚心、心胸) 潮热(定时发热/热盛) 颧红、面色潮红 舌红 少苔(少津) 脉数细 口干 小便短 大便干(习惯性)

阴阳两虚(阴阳两补)

症状: 冬天怕冷,夏天怕热 吃东西寒也不行,热也不行 怕冷但五心烦热

诊断

病在阳比较浅 病在阴比较深

切诊:快属阳 慢属阴 有力属阳 无力属阴 浮属阳 沉属阴

望诊:颜色鲜明属阳 晦暗的属阴

闻诊:

证候

八纲辩证法:先分阴阳,再辩证侯

阴:里证 寒证 虚证

阳:表证 热证 实证

Snipaste_2023-08-10_17-06-30.png

治疗

阳偏盛:用寒凉药,伤阴则养阴 阴偏盛:用温热药,伤阳则温阳

阳偏衰:阳虚补阳,阴中求阳 阴偏衰:阴虚滋阴,阳中求阴

在治疗阴阳偏衰症时,可以利用阴阳互根理论,

阴中求阳:阳虚的时候以补阳为主,略加补阴,补功能的时候补点物质,功能化生有源,补阳药很温燥,吃了容易上火,来点补阴药,既增强了疗效,也降低了副作用,减毒增效。

阳中求阴:阴虚的时候以补阴为主,略加补阳,补物质的时候补点红能,促进物质的化生,滋阴药很滋腻,吃了容易妨碍胃口,来点补阳药把它化开,副作用也没了。

药物分阴阳

四气五味升降浮沉

四气:温热属阳,寒凉属阴,不寒不热属平(甘草,淮山)

五味:辛(发散、行气、活血)甘(补益、增强)淡属阳,酸(收敛)苦(往下走)咸(往下走)属阴

升降浮沉:升浮(病位在上,病势向下,头痛 感冒 咳嗽 内脏下垂)属阳,沉降(药性往下走,病位在下,病势向上 肾虚补肾 呕吐)属阴

药物本身不同部位